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与文
访问量:



        2017年11月23日,落日余晖下的军都山,天边被染红了一片,只留下星星点点的蓝色点缀在空中。我们的论衡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开始的。是以“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社会发展潮流——以魏晋南北朝为例”为主题。

        “蓬莱文章,建安风骨,小谢清发,逸兴遄飞。从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豪迈气概,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姿飒爽,魏晋南北朝文学无疑是中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对传统文学兼收并蓄,又冲破思想固化的束缚,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带来许多启发。探寻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关系,便是我们的课题。”伴随着主持人情感饱满的开场白,我们的论衡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著名大家苏轼曾在他的《前赤壁赋》中写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来肯定曹操的雄才大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时势造英雄,也涌现出一大批流芳千古的文人大家。“三国的诗与时”是李连泽同学介绍他们的主题,代表宿舍发言的他以曹操、曹丕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建安文学”的主要特点。如果说,“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是曹操对战乱的控诉,那么,“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更表现出曹丕继承父辈的吞吐山河的胸怀。父子二人歌以咏志,流露其志,显示其行,是个人对统一的呼唤,也是时代背景下个人的选择。他的讲述情感真挚又不失趣味性,赢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盛极一时的曹氏家族没能实现他们一统天下的雄才伟略,随着司马懿的篡位,中国历史开始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入世还是归隐,是这个时代文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统治的黑暗,他们的内心十分崇尚老庄哲学,无论是做诗文还是做人,他们洒脱不羁,却又纯粹豪爽。竹1109的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两晋文学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和陶渊明。阮籍猖狂,穷途之哭,嵇康就义,广陵散绝。“七贤”于那个动乱的年代走上的是不同的路,他们的生平是那个时代无数文人的缩影。陶渊明不染世俗,采菊东篱,开田园诗之先河。出世还是入世,忠于一主还是明哲保身,难以抉择。从一篇篇情文并茂的诗文中,我们窥探他们的内心,剖析时代的变迁。

        历史进行到南北朝时期,有关民间的文学开始兴盛起来。李茗同学代表她们宿舍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与创作背景。此时的文学形式较早先已有不同。北朝诗呈现尚武特色,刚健有力,有隋唐诗之风。南朝在文学体裁上已有创新,出现著名的齐梁体,山水诗也得到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这与南朝高压的统治政策和北方格局混战的背景不无关系。政治上的失望让文人们寄情山水,战争的热血激情也自然会感染文学的创作。

        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精彩的讲述之中时,李倩老师以她的切身感受表达了对此次论衡活动的满意。她从社会科学的视角,点评了我们的课题,并阐明了对嵇康的独特见解。“时代不可复制,但诗文的美是永恒的。”李倩老师的话让我们知道,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是追寻美的历程。   

作者:公共事业管理1701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