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大系”第50讲:王步高教授解读“怎样读《唐诗三百首》”
访问量:

“中华文明大系”第50讲:王步高教授解读“怎样读《唐诗三百首》”

 

发布时间:2014-10-14 09:40 访问次数:853

 

        2014年10月11日晚6点45分,中国政法大学中华文明大系第50讲在昌平校区格物楼第三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东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王步高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怎样读《唐诗三百首》”,中华文明通论课程负责人赵晓华教授主持。

        王步高教授在开始讲座时说明了唐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其后介绍了《唐诗三百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唐诗三百首》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学读物。”

        王教授列举了一些平时人们对《唐诗三百首》的误解和误读,如认为《唐诗三百首》仅仅是儿童启蒙读物、其所收入诗文的特点主要是“文笔流畅”、“朗朗上口”等;王教授讲到,《唐诗三百首》不仅仅是儿童启蒙读物,其所收入的诗文多蕴含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怀以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是“常读常新”、适合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读者阅读的,不仅是“一本唐诗的入门读物”,也是“一部写诗的范本”。王教授还就此展开了对唐诗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的介绍,向同学们讲述了不同诗体的不同风格以及格律、韵脚等颇为专业的内容,指出掌握这些是欣赏唐诗的基础,只有懂得格律、音韵才能真正领会唐诗的魅力。

        除介绍如何欣赏唐诗外,王教授还用自己的研究解答了有关《唐诗三百首》的版本问题。《唐诗三百首》有300首、302首、310首、313首、318首、321首等诸多版本,比较可信的是310首本。王教授认为《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收入310首,是因为其编撰效法《诗经》,但由于古人谦虚的作风,不肯超过《诗经》的311首,故少收入一首以示谦虚、避让。除版本问题外,王教授还提出了一个令大家新奇不已的观点:现行普通话不适合朗诵唐诗,南方江浙方言、甚至日韩等外国语言反倒适合吟诵唐诗,其原因为普通话中没有去声,而南方方言和日韩语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去声,而唐诗的韵脚有许多是去声,因此方言比普通话更能读出唐诗的韵律和节奏。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充分领略了唐诗的魅力,更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提升了大家对传统诗歌的欣赏品位和鉴赏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