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大系”第51讲:邱永辉探析中印文化及其交流
访问量:

邱永辉做客法大,探析中印文化及其交流

 

发布时间:2014-12-15 15:54 访问次数:890

 

        11月27日晚,中华文明月之中华文明大系第51讲“中华文明与梵天佛地”中印文化及其交流在昌平校区端升楼104教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邱永辉为法大师生带来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俞学明老师主持。

        首先,邱永辉老师简单介绍了中印文化关系大分期:2BC以前处于神异阶段;2BC—1875处于敬仰阶段:佛教的影响渗透到中印的交往。中国因为佛教,对于印度抱有一种敬仰态度, 中国人主动进入印度研究佛学并且带回大量资料;1500—1949年处于同情阶段,这一时期,殖民者进入印度,佛教在印度萎缩,中印之间交流越来越少;1924—1949年处于友好阶段。这一时期,泰戈尔访华,徐志摩访问印度成为人人称道的中印文化友好交往的典例。1949年之后,中印作为两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行交流互融,为以后更深入的交流埋下了种子。印度为中国官方带来了迎宾方面的经验,但是交流成果并不多;1962—1979年中印处于“印中困难阶段”,以边境冲突为开始的标志性事件;1980—2002年处于“尝试正常交往阶段” 中国学术界的交流努力依然在发生作用,同时,印度认为与中国改善关系主要是来自与经济方面的考量;进入21世纪,中印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后,邱永辉老师介绍了印度的文化品牌和理解。在圣雄甘地、《薄伽梵歌》、瑜伽、《爱经》、世俗文化、技术等印度推出的文化品牌中,宗教占有极大比重。印度教是当下印度文化的主流。甘地对于宗教的认识彻底颠覆了印度教的固有认识,并提出乡村自治论作为对印度未来制度的设计和构想;《薄伽梵歌》对于印度人的精神生活有重要意义。赫胥黎评价它“是永恒哲学最清晰、最全面的总结,永恒哲学最系统的精神表述”;瑜伽在今天中国社会中也受到广泛流行。在印度,“瑜伽”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爱经》讲述了爱的哲学、爱的伦理学、爱的技巧、爱的历史,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宽广的;印度还深入推广了包括宝莱坞、泰姬陵、咖喱在内的世俗文化和包括印度技术学院(IIT)、印度管理学院(IIM)、班加罗尔在内的技术品牌。

        接着,邱老师讲述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障碍。中印文化内在有着一种同质的关系,但是中印的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了印度注重意识形态与基础研究而中国缺乏宗教文化理解使至中印文化一直处于一种竞争甚至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应看到,印度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文化竞争的特点;信息的自由传播与市场实现;印度的话语优势和宗教人权信息优势等;但也有其面临的现代化问题:被我们认为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在印度大行其道;现代化成果挑战宗教迷信权威等。因此,我们应正确定位中印文化关系,积极考虑中印文化交流的意义与未来。

        最后,邱老师以“学习柔韧”作为本次讲座的结语。在提倡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印度的文化自信,不计较不贪心,追求快乐和自在,以柔韧的生命力支撑“文化扩张”。中印的不同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在学习和交流定会相互促进和成长。

 

        至此,本次讲座顺利结束。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增进了对印度及其宗教文化的理解,也使我们对中印文化交流与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和展望,更产生了对其进行深一步探索的兴趣。

记者:施来舒

2014年11月27日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