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
访问量:

2017年5月4日,于端升楼303教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6级1班开展了中通论衡之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展示活动。

于海盟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于姓。他主要讲解了于姓的起源、得姓始祖、迁徙传播和于姓名人四个方面。于姓起源有以下四种说法: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2、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3、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避三国之乱于平城而改姓的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他又介绍了于姓名人明朝名臣、名族英雄于谦的故事,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易正利同学则介绍了自己的易姓。他介绍了易姓的来源、发展与分布、兴衰历史、宗族特征和家族辈分。他指出易姓有两大宗族特征: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

 

陈博洋同学分享了自己祖辈的故事,其中自己祖辈在战乱时期因为母亲改嫁而改随父姓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同学们。最后,他提出了继子改姓的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疑惑,这些疑惑深深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齐婉清同学介绍了自己的齐姓。她介绍了自己名字的来源、齐姓的基本信息、齐姓的历史发展和齐姓的文化。“名标龙虎;识辨麒麟”,上联典指唐代人齐季若,贞观年间,与韩愈、欧阳詹、贾棱、陈羽等人同榜中进士,人们认为都是天下优秀杰出的人,号称"龙虎榜"。下联典指北宋会稽人齐唐,字祖之,少年时家贫而苦学,天圣年间进士,官著作佐郎,佥判南雄。

 

李慈航同学对姓氏文化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同学们对姓氏文化的了解不足,需要急切学习姓氏文化知识。

 

郑雅洁同学和张翼翔同学跟同学们分享了学术组同学准备的资料,进行了活泼的互动环节。张翼翔同学以客观的分析和资料的呈现,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起源、发展,让同学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而郑雅洁同学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积极与同学们互动,加上自己犀利的观点与吐槽,让教室里笑声不断,带动了班级的气氛,让同学们以更好的方式理解了中国的姓氏文化。

 

刘丹忱老师和郑老师对活动进行了点评。郑老师就陈博洋同学的观点进行了深刻地剖析,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继子改姓的问题。同时,郑老师还对上台介绍自己姓氏的每位同学给予鼓励和赞赏,同时加以客观的评价,让同学们学到了更多关于姓氏文化的课程。最后,郑老师简单介绍了下学期即将开设的新课程,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深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选郑老师的新课。

 

刘老师从中华名族的发展与姓氏的发展角度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谈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的故事,鼓励同学们积极在这个问题上加以思考。最后,刘老师以祝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如同中华民族一样灿烂辉煌地发展一句真挚的祝贺结束了这次点评。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先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先和自己。寻根溯源,很多姓氏 的根都可以上溯到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华人祖根在河南,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弘扬姓氏文化,姓氏寻根,有助中原崛起,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 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纷 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中原崛起离不开现 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的文明和文化基础。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促进中原崛起。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不仅仅要追姓氏根,还要追文化的根,港 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弘扬姓氏文化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 族凝聚力,乃至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刑司1601班中通论衡活动在和老师们的合影之后圆满结束。